关于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1:57:41   浏览:85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


关于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为贯彻实施《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规定》,对银行外汇业务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防范外汇资金风险,提高外汇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促进外汇业务稳健发展,根据《银行外汇业务管理规定》第五十一条和第五十二条的规定,现对银行外汇资产负债比例作如下规定:
一、自有外汇资金(包括:实收外汇资本金、外汇准备金、未分配外汇利润)占外汇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
二、外汇负债总额加外汇担保余额不得超过自有外汇资金的20倍。
三、外汇流动资产〔一年期(含一年期)以内的外汇资产〕不得低于外汇流动负债〔一年期(含一年期)以内的外汇负债〕的60%。
四、外汇流动资产不得低于外汇总资产的30%。
五、三个月内可变现的存放、拆放国内外同业外汇资金、购买可转让外币有价证券占款、存放中央银行外汇资金和外币现钞等之和不得低于外汇总资产的15%。
六、对一个法人单位的外汇放款、投资、担保(按担保余额的50%折算)和其他外汇融资之和不得超过该银行自有外汇资金的30%。
七、外汇股本投资总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自有外汇资金与法定实收外汇资本金的差额。
八、向其任一股东单位或出资单位提供的外汇放款、担保(按担保余额的50%折算)和其它外汇融资之和不得超过股东单位或出资单位持有银行的外汇股份金额或出资金额。
九、净存放、拆放一家国内金融机构的外汇资金不得超过该银行自有外汇资金的60%。
十、净存放、拆放境外一家金融机构或境内一家外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的外汇资金不得超过该银行自有外汇资金的20%。
十一、外币有价证券(蓝筹债券和政府债券除外)占款不得超过该银行外汇总资产的10%。
十二、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外汇融资不得超过该银行外汇总资产的10%。



1993年4月1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与防治“非典”相关技术标准工作的函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 国家标准委计划


关于加强与防治“非典”相关技术标准工作的函


“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各有关部门科技司(局);技术标准地方试点城市科技厅(局、科委)、质量技术监督局:


  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一场防治“非典”的战役,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为做好防治“非典”的工作,均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众多科技人员携手攻关,研制出一批重要产品,为取得防治“非典”的成功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有关部门和地方也快速地研制并发布了相关产品的标准。为更好地推动“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及相关工作的开展,特作如下通知:


  1、优先支持防治“非典”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专项的各有关实施单位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实施重点,部署和安排防治“非典”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加大与防治“非典”产品技术标准研制经费的投入力度,以确保相关技术标准的尽快出台。


  2、确保“快速通道”畅通。各有关科技主管部门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积极主动配合,在防治“非典”产品技术标准上率先试行“快速通道”。


  3、积极提供防治“非典”产品技术标准的信息服务。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行业、本地区防治“非典”工作的需要,对防治“非典”急需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行分类汇总,提出相关标准目录,并在媒体予以公布。各行业、各地方可组织防治“非典”产品的技术标准宣贯活动。


  请各有关单位协作配合,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  国家标准委计划和信息部



  二OO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查处非法营运车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松原市人民政府


松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原市查处非法营运车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松政发〔2007〕2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松原市查处非法营运车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OO七年六月十三日


松原市查处非法营运车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维护营运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车辆非法营运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法营运是指大、中、小型客车、货车及轿车、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含残疾人专用机动车)、人力三轮车、农用机动车、畜力车等车辆,未取得交通运输管理、城市客运管理部门核发的营运许可证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客运和货运经营活动,包括为非法营运活动提供条件的行为。
  第三条 查处车辆非法营运行为的职责分工。
  (一)道路运输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车辆非法从事客运线路经营或货运经营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负责对出租车辆异地载客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二)城市客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车辆非法从事城市出租汽车经营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三)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含残疾人专用机动车)、人力三轮车、畜力车在城区内非法从事客运或货运经营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公安交警部门全力配合。
  (四)公安机关及交警部门负责对车辆非法营运和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负责打击非法营运黑恶势力;负责对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以及暴力抗法等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条 违法行为及处罚。
  (一)对未经批准非法从事城市出租汽车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依照《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由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处30000元罚款。
  (二)对未经批准非法从事客运线路经营或货运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由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给予行政处罚。有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0倍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20000元、情节严重的,处100000元罚款。
  (三)对在城区内非法从事客运或货运经营的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含残疾人专用机动车),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由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处10000元罚款或予以销毁。
  (四)对在城区内非法从事客运或货运经营的畜力车,由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处5000元罚款。
  (五)对在城区内非法从事客运或货运经营的人力三轮车,由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经营,并处2000元罚款或予以销毁。
  (六)违反上述一、二项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条 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非法营运车辆予以暂扣,并通知当事人在15日内到指定地点接受处理。当事人按期接受处理并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归还暂扣车辆;当事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接受处理或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依法对暂扣车辆进行拍卖,拍卖所得上缴财政。

  第六条 被暂扣的车辆达到报废条件的,由交警部门依法进行强制报废。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接受、不配合执法部门依法进行检查的;
  (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三)强行冲闯公安机关设置的警戒带、警戒区的;
  (四)套用、假冒、串挂车辆牌照及标识的;
  (五)抢夺暂扣的非法营运车辆的;
  (六)暴力破坏执法设施、执法车辆的;
  (七)冲撞、殴打或恐吓、威胁执法人员的;
  (八)破坏、拆卸、更换扣押车辆及其部件的;
  (九)其他暴力抗拒执法的。
  第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指使、教唆、包庇、纵容、雇佣、委托他人从事非法营运的;为非法营运车辆业主或驾驶员通风报信、开脱说情、充当“保护伞”的;在执法过程中玩忽职守、有令不行,对非法营运车辆视而不见、刻意放行的;对查扣的非法营运车辆未履行相关手续或未按规定处理而私自放行的,由监察部门依照相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非法营运车辆充当“保护伞”行为举报属实的,由查扣该非法营运车辆的单位予以10000元奖励;被依法查处的非法营运当事人向行政机关揭发“保护伞”查证属实的,可以减轻行政处罚,并为揭发、举报人员严格保密。
  第十条 本办法自2007年6月15日起施行,以往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符的,均以本办法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