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CBB上市途中充满非议/王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2:02:56   浏览:847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OTCBB上市途中充满非议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上市是一个美丽的梦。据统计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只占6%的比例,加之目前国内证券市场持续低迷,这对于那些对资金如饥似渴的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上市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那些善于探求的企业发现了另一条新的上市途径——美国的OTCBB,目前我国已经有70多家企业在该市场上市,但是赴美国的OTCBB上市却遭受了不少的非议。

非议一:赴美OTCBB上市就是骗局

这种说法广泛在民众中流传,非议的根源来自市场的不规范。一是一些有不良想法的公司或个人打着赴美OTCBB上市的幌子进行私募融资。他们并没有上市的打算,使那些参加私募的人,无法通过上市流通将自己的投资变现、增值,他们将私募到的资金也没有好好用于公司发展。他们是害群之马,让真正想赴美OTCBB上市的公司很受牵连,总被怀疑的眼光一致审视到该公司真正上市。

二是中介市场的不规范,OTCBB对国人来说很是新鲜的东西,其规则国内企业基本是不清楚的,因为语言障碍,信息的不通,市场上的中介鱼龙相浑。有的中介自己也不十分了解OTCBB规则,或者不是很负责任,只考虑自己如何尽快变现,而不为企业做长远考虑,更有不良用心的中介目的只是为了骗取中介费用,他们不惜对企业进行诱哄,那些想通过这种形式曲线上市的公司又被中介所伤害。
市场就怎么奇怪,有时劣币就是可以逐良币,使那些真正想通过OTCBB上市融资的公司只能慨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非议二:没有经过证券管理部门批准是骗局

这种说法来自媒体记者的枉断,某民营股份公司正在运行赴美OTCBB上市事宜,某记者因为其他事情报道了此事,报道的题目竟然直接点明该公司上市是骗局,其依据是该公司没有在我国证券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我们体谅记者本身知识的限制,但是至少要有负责任的态度,要将问题研究清楚,这种上市形式是否需要审批,然后才考虑有没有审批,也不向企业求证,是不是确实在运作上市事宜,就简单地得出因为没有审批,所以一定是骗局的结论。著名的郎监管咸平先生有篇文章《海外买壳上市的骗局》,说的就是美国OTCBB。郎监管对OTCBB这种上市形式总体是批评的,但在文章中也坦诚:“因为不属于直接上市,因此,不必经过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又由于不是境内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因此不受到1993年以来的一系列规定的限制。”法律没有限制即是自由的,这是法律基本原理。还有的记者,仔细对照国内法律的相关规定,认为这些赴美OTCBB上市的企业不具备上市条件,也是骗局。媒体直接影响公众的视线,引导舆论,所以记者是草率不得的,对新问题一定要研究明白,再去做判断,对自己说出去的每句话都要斟酌,任何不负责任的报道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非议三:融资能力弱,升板路漫漫

这种说法来自专家的看法,专家说法比较隐讳,不明说但其内在意思是OTCBB不具备融资能力,不具有升板的可能性。融资能力弱那是相对而言,升板路漫漫,不等于不能升板。其实在OTCBB上市后有多种融资方式,分为两大方向:权益性融资和债券融资。权益性融资有新股增发、二级发售、远期凭证、资本私募等方式;债务性融资有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方式。比较常用的方式是新股增发和私募(PIPE)。我们不以国内非常成功的案例做例证,仅就OTCBB本身而言新股票增发比较容易取得承销商的支持并在市场上发售,通过增发新股一般能融到200—300万美金(有的说至少可以融500万美元),私募确实也并不容易,即使私募募集不到资金,就增发新股融到资金对急需资金的企业来说并不是小数字。

美国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满足下列条件可申请升入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1、企业的净资产达到500万美元或年税后利润超过75万美元或市值达5000万美元;2、流通股达100万股;3、最低股价为4美元;4、股东超过 300人;5、有3个以上的做市商等。这些条件并不高,国内很多企业是可以达到的,而且升板的手续比IPO要简单快捷得多。如果企业的基础不错,完全是可以升板的,不能因为我国目前70多家在OTCBB上市的企业只有不到10家顺利升板而断然认定升板路漫漫,也十不负责任的。中国汽车系统买壳上市的成功就是很好的案例。专家们很有意思,也许他们一直为“大户人家”服务,不理解“小户人家”小富则安的心里,看不起几百万美元的融资,认为企业赴美OTCBB上市一定要升板,一厢情愿地替在OTCBB上市的小企业担忧升板问题。

OTCBB适合什么样的企业

主要是适合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收入、利润都还不太大,净资产也比较小,暂时不符合NASDAQ的IPO挂牌标准。但是企业有发展前景,很快可以达到NASDAQ的挂牌标准,所以它们可以先申请到OTCBB挂牌交易,等企业发展壮大后再申请转到NASDAQ/AMEX挂牌交易。如中国能源技术公司 (CESV.OB) 2004年6月30日在OTCBB借壳上市,2004年12月3日宣布申请转板NASDAQ市场,2005年8月4日,股价$9.25,市值达到$2.28亿。

另外一类是比较大的企业。这类企业的收入、利润比较好,净资产也比较大,基本符合NASDAQ的首发IPO初始挂牌标准,但考虑IPO的复杂程序、高昂费用、漫长时间、企业本身需要时间适应美国股市规定等因素,而宁愿选择先在OTCBB上市,再申请转板NASDAQ/AMEX。如湖北的中国汽车配件(CAAS)和天津天狮集团(TBGU.OB)就属于这一类。 湖北中国汽车配件(CAAS) 2003年3月OTCBB借壳上市,2004年8月顺利升板NASDAQ。

还有一类中小企业,他们有好的项目,却非常缺乏发展资金,他们也可以在OTCBB买壳上市后,通过增发新股等方式融到一些发展资金,有条件的话还可以PIPE募集资金。象微软一样先在OTCBB融到发展基金,把企业先发展起来再说,等企业做大了,在考虑升板,实现真正上市。

“成者英雄,败者骗子,看你的运气了。” 这是网上对我国目前OTCBB上市非常经典的评论。当然我们不能寄托运气,在纷乱的说法和诱惑中,只有擦亮自己的眼睛,利用自己的智慧去甑别。想在OTCBB上市的企业要甑别出好的中介,投资者则要甑别出真正想上市的企业。

作者:王律师,电话:51662214,电子邮件:68498888@sohu.com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南昌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政府


南昌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7年1月9日南昌市人民政府令第119号发布 )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提高建设工程文明施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的施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办法所称建设工程包括房屋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法律、法规对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协调全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建设、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境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区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建设工程施工应当按照规定采取措施,保障作业环境、市容环境卫生质量和人员健康安全。



  第五条 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对文明施工负责。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对文明施工负总责,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对总承包单位负责。



  第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组织编制、实施文明施工方案,建立安全、防火、治安保卫和卫生等制度,落实文明施工责任制,实行文明施工目标管理。



  第七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批准的建设工程施工场地范围内施工。需要扩大施工场地或者临时占用道路、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应当依法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第八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醒目处设置施工标志牌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以及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制度牌。

  施工标志牌应当标明建设工程名称,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名称,项目经理姓名和联系电话,开工和计划竣工日期以及施工许可证批准文号等。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当佩戴工作牌。



  第九条 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档。围档应当稳固、安全、整洁、美观,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砌体或者定型板材,砌体围档应当压顶并亮化;

  (二)高度不得低于1.8米,市区主要道路不低于2.5米;

  (三)大门应当采用金属材料。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围档可以连续设置,也可以按照工程进度分段设置。



  第十条 建筑物脚手架应当使用符合规定的全封闭安全立网,防止高空坠物和扬尘。安全立网应当保持清洁。



  第十一条 施工现场地面及道路应当硬化,并保持平整、坚固。

  施工单位应当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的保洁工作。



  第十二条 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应当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其中,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量在500方以上的,应当设置车辆冲洗平台;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量在500方以下的,应当设置车辆冲洗简易设施。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排水沟及沉淀池,施工污水经沉淀后方可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或者河流。



  第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在建设工程主体二层结构完工前完成基坑回填。



  第十四条 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件、料具等物料应当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划定的区域存放,并悬挂名称、品种、规格等标识牌,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不得混放。



  第十五条 施工现场堆放砂、石等散体物料,应当设置高度不低于50厘米的堆放池。

  施工现场产生的余土,应当设置高度不低于30厘米的堆放池集中堆放,堆放地点不得靠近围档,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米,并应当采取覆盖、固化或者绿化措施。



  第十六条 施工现场废弃的余土和施工、生活垃圾应当及时按照规定清运,运输应当采用密闭式运输车辆或者采取覆盖措施。禁止在施工现场焚烧施工、生活垃圾。



  第十七条 在城市噪声敏感的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22时至凌晨6时)和午间(12时至14时)进行产生噪声的施工。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当报经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告附近居民。



  第十八条 施工可能造成周边单位、居民出入障碍或者道路交通堵塞的,施工单位应当事先采取有效措施,并设置文明公益标语和警示标志。



  第十九条 施工现场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应当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设施应当科学合理布局,并符合城市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和文明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第二十条 施工现场设置的员工集体宿舍应当有必要的生活空间,室内净高不得小于2.4米,通道宽度不得小于0.9米,每间宿舍居住人员不得超过16人。宿舍应当设置可开启式窗户,宿舍内的床铺不得超过两层,严禁使用通铺。



  第二十一条 施工现场设置的食堂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远离厕所、垃圾站、有毒有害场所等污染源;

  (二)具有卫生许可证;

  (三)具有符合要求的制作间、储藏间;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食堂的炊事人员应当持身体健康证上岗,炊具、餐具和公共饮水器具应当定期清洗消毒。



  第二十二条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水冲式厕所。厕所墙面应当粉刷,地面应当硬化,门窗应当齐全,蹲位之间应当设置隔板,隔板高度不低于0.9米。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配备符合规定的急救人员、保健医药箱和急救器材。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发生法定传染病、食物中毒或者急性职业中毒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配合调查处理。



  第二十四条 建设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拆除临时设施、围档,并对施工现场及受影响的周边环境进行清洁。



  第二十五条 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不得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概算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并明确支付计划。

  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开工前,应当将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计划报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确保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专款专用,在财务管理中单独列出费用清单,并接受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七条 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在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有安全施工措施进行审查,对没有安全施工措施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将文明施工纳入监理范围,发现不符合文明施工要求的行为,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文明施工资料;

  (二)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三)纠正违反文明施工要求的行为。

  监督检查结束后,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检查情况记录存档,并作为评选优质样板工程的重要条件。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公开举报电话、信箱、电子邮箱,建立举报处理制度。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施工单位未对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档的,或者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施工单位未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未提供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该建设工程停止施工。

  建设单位未将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支付计划报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的,或者要求施工单位压缩合同约定的工期的,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法定职权决定。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按照法律、法规、规章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没有安全施工措施的建设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的;

  (二)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七条 建设工程因特殊情况不能执行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文明施工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决定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文明施工。



  第三十八条 各县建制镇范围内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7年3月1日起施行。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

郑政〔2008〕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郑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郑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监测体系实施办法》、《郑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实施办法(试行)》、《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试行)》、《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六个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辖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郑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
实施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统计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的管理和考核需要,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豫政〔2008〕8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思路和工作要求
(一)基本思路。统一方法,分级核算,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市及县(市)、区统一采取以能源消费统计为主的核算方法,各级按照统一方法、分级核算能源消费量,并逐级评估认定。本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先建立再完善的原则,重点抓好能源产品生产及主要能源消费领域的统计调查制度建设。
(二)工作要求
1.统一部署,分工协作。根据能源统计涉及面广、专业性较强的特点,在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全面建立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部门、协会能源统计力量和统计渠道,在电力消费统计,煤炭运销统计,石油、成品油批发、零售统计,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统计,建筑物能耗统计,产品单耗统计等方面,充分发挥部门、协会在能源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建立制度,健全指标。各部门、协会和能源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也要根据本办法要求,尽快建立有关能源统计制度,做好各项能源指标的统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能源统计业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建立安全、灵活、高效的能源数据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等一体化的能源统计信息系统。
3.加强计量,建立台账。各社会用能单位要从仪器仪表配置、商品检验、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等基础工作入手,全面加强能源利用的计量、记录和统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二、建立健全能源生产统计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产品产量统计制度,增加能源核算所需要能源产品的中小类统计目录。
(二)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煤炭、电力等产品产量统计制度。
调查内容:煤炭生产量、销售量、库存量;发电量。
调查范围:规模以下(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力企业。煤炭产品产量调查的范围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核定的颁发煤炭生产许可证的规模以下煤炭生产企业名单确定。
调查频率:季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全面调查。
三、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费统计,反映能源消费结构,为全市及县(市)、区进行能源核算提供基本数据支持,对能源供应统计无法取得的资料以能源消费统计予以补充。近期重点加强各级能源消费数据核算基础,建立全市及各县(市)、区能源消费核算制度和评估制度。
(一)完善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库存、加工转换统计调查制度,增加可再生能源、低热值燃料、工业废料等调查目录,增加余热余能回收利用统计指标。
(二)建立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这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设备比较落后,能耗高,调查其能源消费对于指导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反映节能减排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内容:煤炭、焦炭、天然气、汽油、柴油、燃料油、电力等消费量。
调查范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
调查频率:季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抽样调查。
(三)建立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能源消费统计制度。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燃料油、电力等消费量。调查范围:从事农林牧渔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单位。调查频率:年报,2008年正式实施。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重点调查。
(四)建立健全建筑业能源消费统计制度。采取普查年份全面调查、非普查年份调查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根据有关资料进行推算的方法,取得建筑业能源消费数据。
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电力等消费量。
调查范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
调查频率:年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重点调查。
(五)建立健全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统计制度。第三产业涉及范围广泛,单位数量众多,需要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经营类型企业(单位)的能源消费特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耗能较大的餐饮业分规模建立全面调查或重点调查统计制度;交通运输行业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建立相应的调查制度;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能源消费根据其行业特点分别建立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或重点调查统计制度。
1.批发和零售业。批发和零售业单位数量多,分布面广,调查难度较大,将其分为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和个体3部分进行调查。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行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个体经营户实行抽样调查。统计标准和推算办法按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执行。
调查内容:煤炭、汽油、煤油、柴油、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热力和电力消费量等。
调查范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全部批发和零售业个体经营户。
调查频率:季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由市统计局负责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组织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组织抽样调查,对个体经营户组织抽样调查。
2.住宿和餐饮业。将住宿和餐饮业分为限额以上、限额以下和个体3部分进行调查。对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和全部住宿业企业实行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餐饮企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个体经营户实行抽样调查。统计标准和推算办法按照《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执行。
调查内容:煤炭、汽油、煤油、柴油、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热力和电力消费量等。
调查范围:星级宾馆(饭店)和限额以上餐饮企业;星级以外宾馆(饭店)和限额以下餐饮业企业;全部个体住宿和餐饮业经营户。
调查频率:季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由市统计局负责对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和全部住宿业企业组织全面调查,对限额以下餐饮业企业组织抽样调查,对住宿和餐饮业个体经营户组织抽样调查。
3.交通运输业。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制度。
(1)铁路、航空
调查内容:煤炭、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等。
调查范围:铁路、航空。
调查频率:季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郑州铁路局、河南省地方铁路局、南航河南分公司组织调查并提供郑州市辖区内能源消耗情况。
(2)公路、水上运输
公路、水上运输是指从事公路、水上营业性运输的企业(包括个体专业运输户),不包括社会车辆和私人家庭车辆的交通运输活动。运输企业管理分散、流动性强,需要对不同性质的运输企业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对从事营业性公路、水上运输的重点企业,建立统一、规范的能源消费统计调查制度,并在工作规范化以后逐步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全部专业运输企业。对从事公路、水上运输的个体专业运输户实施典型调查,按照单车(单船)年均收入耗油量或单位客货周转量耗油量、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登记的车(船)数量,推算其能源消费总量。
调查内容:汽油、柴油、燃料油消费量等。
调查频率:年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对重点运输企业全面调查,对从事公路、水上运输的个体专业运输户典型调查。
4.建立健全机关能耗统计制度。由机关事务管理部门会同统计局研究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
(六)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能统计制度
1.城镇居民生活用能
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城市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等。
调查范围:与现有城镇住户调查范围相同。
调查频率:季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和市统计局组织抽样调查。
2.农村居民生活用能
调查内容:煤炭、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力消费量等。
调查范围:与现有农村住户调查范围相同。
调查频率:季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市统计局组织抽样调查。
3.鉴于居民生活用能涉及范围广泛、准确调查难度大,拟采用市建委统计的全市及各县(市)、区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数据作为居民生活用能统计的补充资料。
调查内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供应量等。
调查范围: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经销企业。
调查频率:季报,2008年正式实施。
调查方式:市建委组织全面调查。
(七)建立健全重点耗能工业企业能源统计制度。目前在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企业范围内建立了25种重点耗能产品,108项单位产品能耗统计调查制度。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统计范围,由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逐步扩大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逐步增加耗能产品的统计品种。
有关能源统计制度、调查表、核算方案等,由市统计局另行印发。


郑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监测体系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保证各项能耗指标数据真实、准确,实现“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以上的约束性目标,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豫政〔2008〕8号)要求,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思路和工作要求
(一)基本思路
在建立健全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项能耗指标的数据质量实施全面监测,评估全市及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能耗数据质量,全面、真实地反映全市及县(市)、区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二)工作要求
1.制订科学、统一的能耗指标与生产总值核算方案,从核算基础、核算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其他监测指标的核算进行严格规范,科学设置监测指标体系。
2.结合实际,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评估办法,规范统计报表各个环节的审核流程及数据控制办法,切实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3.各县(市)、区节能降耗指标及其数据质量分别由上一级统计部门认定并实施监测;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由市统计局、发展改革委、经委进行动态监测。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对本辖区内重点耗能企业进行监测。
4.各级统计部门要逐步建立并完善统一、科学的季度、年度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核算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能耗数据质量评估办法。
二、对节能降耗进展情况进行监测
(一)对全市及各县(市)、区节能降耗进展情况的监测
1.监测指标:
(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电耗及降低率。
(2)综合能源消费量及其增长速度。
(3)单位产品能耗,重点耗能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重点耗能产品主要包括:发电量、粗钢、铁合金、氧化铝、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合成氨、焦炭、原油加工量、机制纸及纸板等。
(4)重点耗能行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等。
2.监测对象:各县(市)、区。
3.监测频率:年度、季度。
(二)对主要耗能行业节能降耗进展情况的监测1.监测指标:
(1)综合能源消费量及其增长速度。
(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降低率。
(3)单位产品能耗及降低率。主要单位产品能耗指标:煤炭行业吨原煤综合能耗;电力行业火力发电标准煤耗;化工行业合成氨综合能耗;建材行业水泥综合能耗;轻工行业纸和纸板综合能耗;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氧化铝综合能耗,电解铝综合能耗;钢铁行业冶炼吨钢综合能耗等。
2.监测对象:主要耗能行业,包括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化工、火力发电、造纸、纺织等。
3.监测频率:季度。
(三)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
1.监测内容(定期检查):是否设立能源统计岗位;能源计量是否齐全准确;能源统计原始记录是否健全;能源统计台账是否规范;是否按时保质报送能源统计报表等。
2.监测指标:
(1)综合能源消费量及增长率。
(2)单位产品能耗及降低率。
(3)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等。
3.监测对象:重点耗能企业(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
4.监测频率:季度。
三、对各县(市)、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其降低率数据质量的监测
(一)对生产总值的监测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方案的要求,利用统计系统专业数据与有关部门数据对各行业增加值和生产总值数据质量进行监测。
1.各县(市)、区生产总值总量的逆向指标,用于检验生产总值总量是否正常。
(1)各县(市)、区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2)各县(市)、区各项税收占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的比重。
2.与各县(市)、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关的指标,用于检验现价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是否正常。
(1)各县(市)、区各项税收增长速度。
(2)各县(市)、区各项贷款余额增长速度。
(3)各县(市)、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4)各县(市)、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3.与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的指标,用于检验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否正常。
(1)各县(市)、区第三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
(2)各县(市)、区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速度。
(二)对能源消费总量的监测
1.电力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用以监测终端能源消费量是否正常。
2.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占各县(市)、区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用以监测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是否正常。
3.火力发电、供热、煤炭洗选、煤制品加工、炼油、炼焦、制气等加工转换效率,用以监测涉及计算各种能源消费量的相关系数是否正常。
4.三次产业、行业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和增加值增长速度,用以监测各次产业、行业能源消费量增长速度与增加值增长速度是否相衔接。
5.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产品能耗,用以监测重点耗能产品能源消费情况。
有关数据评估办法、核算制度等,由市统计局另行印发。


郑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实现“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目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等六个办法的通知》(豫政〔2008〕8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07〕21号),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思路
按照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奖惩分明,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的要求,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切实增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和企业节能工作责任心,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节能工作积极性,促使其加快把工作重心转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上来,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
二、责任主体及考核对象
(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郑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对本辖区节能目标负总责,政府和管委会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郑东新区、港区管委会按照2个开发区标准执行)
(二)考核对象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巩义市、中牟县除外)和郑州经济开发区、郑州高新区管委会。
2.重点耗能企业。全市年综合能源消费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不含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以下称重点耗能企业)全部纳入考核,市统计局于每年2月上旬核定上年度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统计局、经委于每年2月底确定并公布重点耗能企业名单。
3.市政府有关部门。
(三)考核频率。以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为基准,分年度进行考核。
市人民政府每年与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
市经委每年与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的企业(不含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企业)签订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与辖区内重点用能企业(不含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的企业)签订年度节能目标责任书。
三、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包括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目标完成情况(以下简称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二)考核方法。采用量化方法,相应设置节能目标完成指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各50分(具体考核分项指标及计分方法见附件1)。
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以市统计局核定的各县(市)、区和开发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依据,完成年度节能目标计50分。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否决性指标,凡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本项计零分。
节能措施落实指标,重点突出结构节能、工程节能和管理节能,根据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分,满分计50分。
(三)考核结果。分为4个等级:优秀(90分及以上且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良好(80—89分)、完成(60—79分)和未完成(59分及以下)。
(四)考核程序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依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通知》(郑政〔2008〕5号)于11月15日前提出次年年度节能目标(其中2010年节能目标以必须完成郑政〔2008〕5号中的目标为准),上报市人民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同时抄送市发展改革委。经全市综合平衡,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2.每年1月底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将上年度本辖区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报市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统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国资委、质监局等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通过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等方式,对各县(市)、区节能工作及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核查,形成综合考核报告、郑州市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于每年3月上旬报市人民政府,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郑州市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由市发展改革委上报省节能减排办和省发展改革委。综合考核报告待省对市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自查报告审核完毕后,由市发展改革委向社会公布。
(五)奖惩措施
1.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节能目标责任的考核结果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交由市干部主管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等规定,作为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2.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予以通报批评,领导干部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等,市暂停对该县(市)、区新建高耗能项目有关手续的办理。
3.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应在考核结果公告后1个月内,向市人民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并抄送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市发展改革委。整改不到位的,由市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该县(市)、区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对巩义、中牟2个扩权县(市)人民政府的考核办法
巩义、中牟两个扩权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节能目标,需经郑州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由当地节能主管部门上报省发展改革委,同时上报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对巩义、中牟两个扩权县(市)人民政府的考核办法,按照省人民政府规定执行。
五、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考核办法
(一)考核内容。包括企业年度节能量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二)考核方法。采用量化方法,满分为100分,其中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各50分。具体考核分项指标及计分方法见附件2。
完成年度节能目标计50分。节能目标完成指标为否决性指标,凡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本项计零分。
节能措施落实情况重点考核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满分计50分。
充分利用省发展改革委、统计局建立的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动态监测平台,重点耗能企业要加快与省监测平台实现信息联网,按时报送网上监测数据。
(三)考核结果。分为4个等级:优秀(95分及以上且超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良好(80—94分)、完成(60—79分)和未完成(59分及以下)。
(四)考核程序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市发展改革委、统计局、经委等部门公布的重点耗能企业名单,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核定企业年度节能量指标,于2月底前报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审定。
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企业由市经委会同市统计局核定企业年度节能量指标,于2月底前报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审定。(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企业的2010年节能量指标,以必须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总量为准)。
2.重点用能企业应于每年1月15日前提交上年度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工作进展情况自查报告。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的重点耗能企业(不包含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自查报告上报市经委,同时上报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发展改革委,抄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
未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自查报告,上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同时抄送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发展改革委、经委。
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组织对辖区内重点耗能企业(不包含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前将综合评价报告报送市政府节能减排办。
4.市经委按照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统一部署,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的企业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70%。抽查完毕后,市经委于每年3月底前形成对列入省“3515节能行动计划”企业的综合考核报告,报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由市经委向社会公告。
(五)奖惩措施
1.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一律不得享受各类资金支持、免检等扶优措施,市暂停对其新建高耗能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的备案、核准和审批。考核结果抄送有关金融机构。
2.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企业,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相关规定,对其下达书面整改意见,对其实施限期整改。企业在考核结果公告后1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报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发展改革委。整改时限到期后,市发展改革委组织有关部门对其整改结果进行评估。整改结果评估仍不合格的企业,市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相关规定,分别给予罚款、停业整顿、关闭等处罚。
3.对重点耗能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的考核结果,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领导班子成员不得享受年终考核奖励;其中,实行年薪制的企业,还要与领导班子成员的年薪挂钩。
六、对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考核办法
(一)对市政府有关部门节能工作完成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二)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郑政〔2007〕10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07〕21号),市政府有关部门节能工作的责任是: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综合协调全市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市经委负责工业领域节能工作;市建委负责建筑领域节能工作;市国资委负责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市统计局负责能源统计工作;市交通局负责交通领域节能工作;市商务局负责商贸流通领域节能工作;市农业局负责农村、农业节能工作;市事管局负责市直机关节能工作;市教育局负责教育系统节能工作;市卫生局负责卫生系统节能工作;市科技局负责节能科技研发工作;市旅游局负责星级宾馆饭店节能工作;市市政局负责市政节能工作;市监察局、财政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工商局、质监局、环保局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协同做好相关工作。各部门具体节能工作目标和任务以《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的通知》(郑政文〔2008〕37号)为准,并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三)每年1月15日前,各有关部门应将上年度本部门节能工作进展情况报送市政府节能减排办,同时抄送市政府目标办。市节能减排办将各部门年度节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汇总后报市政府。
(四)对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节能奖惩办法,依照市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有关规定执行。
七、加强对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统计、监察、人事、财政、国资、质监等有关部门,负责全市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的监督检查和奖励工作。其中,对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奖励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高度重视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加强本地区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和程序,完善考核工作的检查机制;认真组织自查自纠和本地区重点耗能企业的评估检查,并对自查报告和本辖区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考核报告的准确性负责。
(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切实加强节能管理、监测、统计队伍建设,充实相应力量,保证资金、人员到位和各项措施落实,确保本辖区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和监督核查工作顺利完成。
(四)对在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的县(市)、区和企业,一经发现即视为未完成节能目标,并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
附件:1.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计分表.doc
2.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计分表.doc


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实施办法
(试 行)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控制我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07〕2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若国家新增考核指标,本办法也将相应增加。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十一五”期间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以各县(市)、上街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的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责任书(简称目标责任书)或者市政府下发的污染减排文件为依据。
巩义、中牟2个扩权县(市)的考核按照《河南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试行)》执行。
第四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责任主体是各县(市)、区政府。各县(市)、区政府应依据市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制定本辖区的年度污染减排实施方案,并于当年2月底前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 各县(市)、区政府依照国家、省发布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以及市政府的相关要求,负责建立本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简称“三大体系”)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台账,及时调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主要减排措施进展情况以及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信息。
第六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内容:
(一)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国家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监测办法、核查办法、核算细则以及我市制定的相关规定予以核定;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依据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的年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核定;
(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机构的设立情况,“三大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依据各县(市)、区有关“三大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的正式文件和有关抽查复核情况进行评定;
(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据污染治理设施试运行或竣工验收文件、关闭落后产能时间和当地政府减排管理措施、计划执行情况等有关材料和统计数据,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督查报告进行评定;
(四)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制定情况和日常信息数据的调度情况。根据是否按照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年度污染减排计划或实施方案、及时准确上报减排信息资料等进行评定。
第七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包括减排核查和年度考核。减排核查结果参与年度考核计算。
减排核查分为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日常督查重点督查工程治理减排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结构减排项目的实施情况、监督管理减排措施的落实效果;定期核查采用资料审核和现场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半年核查和年度核查。
第八条 对各县(市)、区政府落实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的日常督查和定期核查工作,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
各县(市)、区政府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分别于每年7月1日前和次年1月1日前向市政府报告半年和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自查报告,并抄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各县(市)、区政府半年度和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情况进行核查。
第九条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统计、市政和监察部门,对各县(市)、区政府上一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情况进行考核。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考核采用现场核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国家、省对我市年度污染减排项目的核查、抽查结果自动纳入市对相应县(市)、区的考核结果中。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未达到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要求以及考评分值不及格的县(市)、区,认定其为未通过年度考核(未通过年度考核是指:1.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有一项指标未达到年度减排目标要求者;2.考评分值低于60分者)。
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政府应在1个月内向市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并抄送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条 经市政府审定后的考核结果,交由人事组织部门,依照《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的规定,作为对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对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市政部门、财政部门优先加大对该地区污染治理和环保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并进行表彰奖励;对未通过考核的县(市)、区,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暂停该县(市)、区所有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并撤销该县(市)、区的环境保护或环境治理方面的荣誉称号。
对未通过年度考核且整改不到位、未按要求建设必需的污染治理设施及采取有效措施减排的,或因工作不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由监察部门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对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县(市)、区,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第十二条各县(市)、区年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数据,需报经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统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程序审核确认后,方可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考核评定采用量化计分方法(量化计分方法见附件)。依考评分值由高到低顺序,公布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同时公布未通过年度考核的县(市)、区。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计分办法

附 件

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计分方法

围绕完成总量减排的年度目标,并做好其他环保重点工作,设置考核计分满分100分,分为4项:
1.总量减排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50分);
2.治理工程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3.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4.污染减排其他任务完成情况(10分)。
一、总量减排年度目标的完成情况(50分)
依据市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目标,对照实施的治理工程减排项目、结构调整减排项目、监督管理减排项目清单逐项核算,并汇总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总量,减排总量在扣除新增量后满足年度减排目标要求的得50分,否则直接认定其未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不再往下计算考评分值。
二、治理工程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8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的,计4分,未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时,未建成1家扣2分,扣完为止;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4分,城市污水处理厂被核查发现有不正常运行的,每家每次扣0.5分,扣完为止(注:不正常运行情况的判定按照《“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执行,下同)。
(二)燃煤电厂脱硫工程(8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建设任务的,计4分,有1家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未建成,扣2分,扣完为止;已投入运行的燃煤电厂脱硫工程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4分,发现有不正常运行的,每家每次扣0.5分,扣完为止。
(三)企、事业单位污染减排工程(4分):按照要求建成污染减排工程的,计2分,有1家污染减排工程未建成,扣0.5分,扣完为止;建成的污染减排工程达到污染减排核查要求、正常运行的计2分,发现投入运行的污染减排工程有不正常运行情况的,每家每次扣0.2分,扣完为止。
三、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20分)
(一)按照要求完成年度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的,计10分,规定任务中有一项任务被认定未完成的,得0分。
(二)完成污染减排计划年度实施方案中企业关停、淘汰任务的,计10分,有未关停、未淘汰情况的或者其完成结果达不到结构调整减排标准要求的,发现1家扣3分,扣完为止(注:结构调整减排标准执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中的相关规定)。
四、污染减排其他任务完成情况(10分)
(一)污染减排“三大体系”运行情况(3分):督查核实当地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计3分,日常督察中发现“三大体系”未能正常运行的,不正常运行一个体系即扣1分,扣完为止。
(二)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同时环境质量改善的,计2分。
(三)污染减排能力建设(2分):设立专门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日常办公机构,有人员编制且能保证污染减排管理工作需要的,计1分;有污染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能够保障减排工作正常开展的,计1分。
(四)规范编制并按时报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年度实施方案的,计1分。
(五)按照要求及时准确上报减排信息资料的,计2分。
(六)有下列情形的,进行分值扣减,扣减总分值不得超过10分:
1.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过后出现污染反弹的,扣3分;
2.所辖行政区域新建项目违规问题突出(未批先建、建非所批、“三同时”执行率低等),扣3分;
3.所辖行政区域有因环保问题被“区域限批”的,扣3分;
4.在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情况的,或者在减排信息资料调度中弄虚作假的,扣2分;
5.所辖行政区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措施不力造成严重影响的,扣5分;
6.未按照要求完成其他年度重点环保工作的,扣2分。


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了准确核定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是对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进行核定,并为国家、省及郑州市确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提供数据的监测活动。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的监测技术采用污染源自动监测和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包括手工监测和实验室比对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条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原则上由县级以上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
国控、省控及郑州市区内市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其他市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由各县(市)、上街区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装机容量10万千瓦以上(含10万千瓦)30万千瓦以下火电厂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工作,并对市区内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监督性监测,对各县(市)、上街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抽测。国控、省控及市控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共享使用,不重复监测。
国控及省控重点污染源名单按国家及省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的名单为准,市控重点污染源名单按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的名单为准。
第四条 以污染源监测数据为基础统一采集、核定、统计污染源排污量数据,根据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流量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排污单位应当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建立污染源监测档案。
市控以上重点排污单位每月初以自动监测数据为依据向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报上月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并提供有关资料。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排污单位每月申报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进行核定,并将核定结果告知排污单位。
第五条 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必须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实时传输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国控、省控及市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必须与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并直接传输上报。
第六条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的质量管理工作并负责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进行实验室比对监测和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实验室比对监测与自动监测设备同步现场采样,监测频次为每季度1次。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统一质量控制考核,并组织不定期的抽查工作。地方实验室比对监测结果与上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检查、抽查监测结果不一致时,由上级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
第七条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建立完整的污染源基础信息档案,建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库。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按季度逐级报送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用于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级政府要保证承担本辖区污染源监测工作的环境监测站的相关工作条件,在人员配置和培训、设备购买和更新、工作和实验用房供给、工作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予以落实,特别是要保证直接为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服务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费用,补助国控、省控及市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将其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承担监测任务的各级政府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方法必须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环保行业标准方法,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要求实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郑州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

第一条 为确保“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准确、及时、可靠,按照《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量。环境统计污染物排放量包括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COD和SO2排放量的考核是基于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的总和。
第三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制度包括年报和季报。年报主要统计年度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报告期为1—12月。季报主要统计季度主要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为总量减排统计和省、市宏观经济运行分析提供环境数据支持,报告期为1个季度,每个季度结束后10日内将上季度数据上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为提高年报时效性,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于次年1月25日前上报年报快报数据。
第四条 统计调查按照属地原则进行,即由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完成,市环境保护监测部门的监测数据应及时反馈给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重点调查单位发表调查和非重点调查单位比率估算;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据城镇常住人口数(或非农业人口数,以2005年口径为准)、燃料煤消耗量等社会统计数据测算。工业源和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审核、汇总后上报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年报重点调查单位,是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各县(市)、区(以县级为基本单位)排污总量(指该区域排污申报登记中全部工业企业的排污量,或者将上年环境统计数据库进行动态调整)85%以上的工业企业单位。重点调查单位的筛选工作应在排污申报登记数据变化的基础上逐年进行。筛选出的重点调查单位应与上年的重点调查单位对照比较,分析增、减单位情况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重点调查数据能够反映排污情况的总体趋势。
季报制度中的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按照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名单执行,市控重点污染源按照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公布名单执行,每年动态调整。
第六条 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可采用监测数据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进行统计。
监测数据法:重点调查单位原则上都应采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污量。重点调查单位统计范围每年动态调整一次,纳入新增企业(不论试生产还是已通过验收,凡造成事实排污超过1个月以上的企业均应纳入统计范围)。对当年关停企业按其当年实际排污天数计算排污量。
物料衡算法:物料衡算法主要适用于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测算,测算公式如下: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排放量=燃料煤消费量×含硫率×0.8×2×(1—脱硫率)。
排放系数法:排放系数法主要适用于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造纸、金属冶炼、纺织等行业排污量的估算。
以上3种方法中优先使用监测数据法计算排放量。若无监测数据(或监测频次不足),可根据上述适用范围,火电厂选用物料衡算法,钢铁、化工、造纸、建材、有色金属、纺织等行业企业选用排放系数法。监测数据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必须与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数法计算所得的排放量数据相互对照验证,对2种方法得出的排放量差距较大的,须分析原因。对无法解释的,按“取大数”的原则得到污染物的排放量数据。
第七条 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以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排污总量作为估算的对比基数,采取“比率估算”的方法,即按重点调查单位总排污量变化的趋势(指与上年相比,排污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等比或将比率略做调整,估算出非重点调查单位的污染物排放量。
第八条 生活源COD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源COD排放量=城镇常住人口数×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365-城镇污水处理厂去除的生活COD
其中,城镇生活COD产生系数优先采用各县(市)、区的COD产生系数或实测数据并予以说明;没有符合本辖区实际排放情况的系数,则统一采用国家推荐的COD产生系数,郑州市取值为70克/人·日。
生活源SO2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生活源SO2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含硫率×0.8×2
第九条 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主要由《环境统计管理办法》、《环境统计技术规定》、《全国环境统计数据审核办法》等系列文件组成。各县(市)、区在数据上报前,由当地环境保护、统计、发展改革等部门组成联合会审小组,根据本县(市)、区经济发展趋势和环境污染状况,联合对数据质量进行审核。
重点源的环境统计数据由企业负责填报,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如发现问题要求企业改正,并重新填报。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级环境统计数据负责,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按照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结果认真复核重点调查单位报表填报数据,并重新评估非重点调查单位污染物排放量。
第十条 按照排放强度法对统计数据进行核算。
第十一条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GDP核算各县(市)、区COD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耗煤量核算各县(市)、区SO2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SO2排放量计算结果进行校正。校正方法和校正系数按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执行(见附件)。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要求对年报快报数据进行核算,核算结果与核算的主要参数一并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省和国家。经过国家初步复核后的结果,将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报各县(市)、区。各县(市)、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并按照国家最终核定数据,对年报数据进行校核。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统计数据的核算与校正


附件

统计数据的核算与校正

一、COD核算与校正
核算方法:
工业COD排放量=上年工业COD排放量+新增工业COD排放量-新增工业COD削减量
其中:
新增工业COD排放量=2005年排放强度×上年GDP×扣除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
2005年排放强度=2005年工业COD排放量/2005年GDP
扣除低COD排放行业贡献率后的GDP增长率=〔1-(低COD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量/GDP的增量)〕×GDP增长率
上述增量和增长率均指当年与上年相比。
低COD排放行业包括电力业(火力发电)、黑色金属冶炼业(钢铁)、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建材)、有色金属冶炼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和通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7个行业。情况特殊的个别县(市)、区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生活COD排放量=上年生活COD排放量+当年城镇人口增长的COD排放量-当年新增生活COD削减量
校正方法: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GDP核算各地COD排放量时,用监测与监察系数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计算用GDP增长率=当年GDP增长率-监测与监察系数
监测与监察达标率=监测达标企业数/监测企业数×0.5+监察达标企业数/监察企业数×0.5
其中,监测与监察达标率为100%的,监测与监察系数取值为2%,90%及以上的取1.8%,80%及以上的取1.6%,70%及以上的取1.4%,60%及以上的取1.2%,50%及以上的取1.0%,低于50%的为0。
二、SO2核算与校正
核算方法:
SO2排放量=火电SO2排放量+非电SO2排放量
其中:
非电SO2排放量=上年非电排放强度×(当年全社会耗煤量-当年电力煤耗量)-当年新增非电工业SO2削减量
上年非电排放强度=上年非电SO2排放量/(上年全社会耗煤量-上年电力煤耗量)
当年非电SO2排放量须用主要耗能产品(粗钢、有色、水泥、焦炭等)的排放系数校核,按排放强度和排放系数法估算数据,取大数原则确定非电SO2排放量。
火电SO2排放量=上年火电SO2排放量+当年新增火电SO2排放量-当年新增火电SO2削减量
当年新增火电SO2排放量:按统计部门快报确定的辖区火力发电量按320克标准煤/千瓦时(或当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水平)计算发电耗煤量(热电联产供热耗煤量按火电发电量同比增长,没有热电的不考虑),按辖区平均煤炭硫份确定新增电量导致的SO2产生量,扣去当年新建燃煤机组投产脱硫设施同时运行(要考虑脱硫设施滞后时间)、上年燃煤机组投产脱硫设施滞后于当年运行(上年接转到今年的脱硫设施)形成的SO2削减量。
有条件的县(市)、区,特别是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的地区,可以用辖区内分机组火力SO2排放数据库作为审核依据,数据库要有分机组装机容量、发电量和耗煤量和SO2排放量,火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和增长速度可利用电力管理部门的火力装机容量指标。
对于燃料油使用量较大的地区,还应核算燃油SO2排放量。
校正方法:
在排放强度法中使用耗煤量核算各地SO2排放量时,用监察系数对SO2排放量计算结果进行校正:
地区SO2排放量=当年核算SO2排放量+Σ企业非正常排放量
企业非正常排放量=企业SO2产生量×脱硫效率×(1-监察系数)
发现被检查企业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1次,监察系数取0.8,非正常运行二次监察系数取0.5,超过2次非正常运行,监察系数取0。
脱硫设施非正常运行定义为生产设施运行期间脱硫设施因故未运行而没有向当地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时报告的、没有按照工艺要求使用脱硫剂的、使用旁路偷排手段等其他违法行为。数据来源:环境监察系统、环境监测系统。
三、有关核算的说明
核算资料。上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依据上年环境统计资料。GDP、有关行业的工业增加值、耗煤量数据、城镇人口增长率使用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没有公布数据的,以当地统计部门初步数为准。以上初步数应与统计部门协商一致后再使用。
削减量核算原则。当年主要污染物新增削减量,以各县(市)、区污染治理设施实际削减量为依据测算。
关停企业减少的COD排放量以上年纳入环境统计数据库的企业的排放量减去其当年实际排污量所得。关闭小火电计算SO2减排量,减排量=上年关闭机组SO2排放量×(1-当年发电量/上年发电量);淘汰有烧结机的小钢铁,计算SO2减排量。其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在环境统计中有名单的计算减排量,没有名单的不计算。
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削减量:上年度纳入环境统计的企业新建污染治理设施通过调试期后并连续稳定运行的,其去除量从通过调试期的第二个月算起,计算本年实际运行时间(停运和非正常运行时间扣除)及污染物削减量。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量:新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去除量的核算方法与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削减量核算方法相同。对于现有污水处理厂增加污水处理量的,必须说明情况。增加量以新建管网的验收报告为依据(或以新建管网相关佐证材料为依据),核算时间以通过验收的第二个月算起。
当年新增火电SO2削减量:包括当年新投运的老机组脱硫设施削减和上年投产老机组脱硫以及隔年投产脱硫机组当年多削减的量。当年新增非火电SO2削减量:指连续稳定减排SO2的工程措施,包括2005年企业的烧结机和冶炼等烟气脱硫工程脱硫、炼焦脱硫工程、煤改气工程、与省或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的循环流化床、集中供热等脱硫措施形成的SO2削减量。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搬迁或拆除锅炉等措施减少的SO2排放量要有详细的技术资料支持。